Endodontics

顯微根管

顯微根管治療是什麼?

有別於一般根管治療,以肉眼或放大鏡進行診療,我們將以高倍數牙科顯微鏡輔助,讓醫師看得更清楚,更能有效判斷病狀或及時發現牙齒裂縫、殘留的感染牙根,降低牙齒殘留細菌風險。除此之外,還能保留更多牙本質,延長牙齒使用壽命。

顯微根管適合對象

如果你曾做過根管治療卻仍反覆發炎、疼痛,或你的牙齒因為根管鈣化、器械斷裂在齒內等問題導致治療困難。顯微根管治療可以幫助你更精準地清除感染、修復牙齒,並提高治療成功率。它特別適合希望盡量保留自己牙齒、避免拔牙或植牙的人。

傳統根管與顯微根管比較

傳統根管 顯微根管
工具 肉眼 顯微鏡
視覺比較 能看到牙齒內部結構的範圍有限 能清楚看到牙齒內部結構
療程中缺損的齒質 較大 較小
療程後根管內的乾淨程度 肉眼看不清楚,相較差 顯微鏡看得比較仔細,較乾淨
費用 健保給付 自費
提示:右滑表格看更多→

顯微根管常見問題

通常顯微根管療程總共會抓 2-5 次不等,而次數的多寡端看患者的根管狀況,療程中非常考驗醫師的技術和專注度,除了移除蛀牙外,醫師還需要將每個根管做好足夠的沖洗以及清創並做最後封填。

治療過程中,醫師會局部麻醉,所以幾乎不會感到疼痛。術後可能有些微不適或腫脹,醫師也會在就診後,開止痛藥的處方籤給病患,通常在3-5天內會緩解不舒服的狀況。

顯微根管治療,顧名思義是在顯微鏡放大 4x – 25x 的倍率下執行根管治療。

基於前面提到的,有些牙齒先天的根管構造就極複雜、或是先前有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又再痛了起來,本身齒質結構就較脆弱,顯微鏡能照光與放大的視野,就顯得十分重要。

由於牙髓已被移除,缺乏水分和養分供應。因此,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確實會變得較脆弱。在吃東西時確實需要比較留意小心!

大多數經過根管治療的牙齒,特別是後牙(大臼齒或第二臼齒),建議安裝牙套來保護牙齒,避免咬合太大力導致牙齒斷裂。

顯微根管屬於自費項目,因此它的費用相較於一般健保給付的根管治療會比較高。

返回頂端